各地中考

按省/直辖市查询:北京 | 上海 | 天津 | 重庆 | 河北 | 山西 | 内蒙古 | 辽宁 | 吉林 | 黑龙江 | 江苏 | 浙江 | 安徽 | 福建 | 江西 | 山东 | 河南 | 湖北 | 湖南 | 广东 | 广西 | 海南 | 四川 | 贵州 | 云南 | 西藏 | 陕西 | 甘肃 | 青海 | 宁夏 | 新疆 | 台湾 | 香港 | 澳门

您现在的位置:蒙恩招生网 > 中考资讯 > 报考 成绩查询

2023自学考试00538中国古时候文学史(一)复习提纲(3)

来源:www.csfprn.com 2025-06-16

中考成绩查询

2023自学考试00538中国古时候文学史复习提纲(3)


简答(3)

16.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征

答: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特征:

1、对山水景物精细刻画,擅长打造画境。如“白云抱幽石,绿筱媚青涟。”

2、工于字句锤炼,不看重情感的抒发。

3、他的山水诗真的以自然山水为独立、客观的审美对象。谢灵运诗山水诗派的开山作家,对扭转玄言诗风有要紧用途。钟嵘称其为“元嘉之雄”。

17.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(05考过)

答: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要紧的地位。

(1)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,用诗歌来反映现实。

(2)他对诗体的进步做出了要紧贡献,为七言诗的进步树立了样板。除此之外,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诗,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。

(3)鲍照对古时候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发展,特别表目前边塞诗方面,对后世边塞诗的进步产生了要紧的影响。

18.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歌比较

答: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。内容都是描写了从军报国,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对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描写。但二者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又有所不同:表现内容上的不同:

一。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越岑参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越同时很多诗人,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,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,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,深雄浑厚,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。

二。描写边塞风光,民域风情上,岑参超越高适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,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、边塞风物、民域风情,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,并热情地加以歌颂,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,很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。艺术上的不同:

一。高适将我们的个人边塞见闻,察看考虑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,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,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。

二。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,讲究感觉印象,浪漫的想象,飘逸的描写,寓情于景。如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:雪夜风吼、飞沙走石,这类边疆大漠中让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,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,是一种值得赏析的奇伟美。

三。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,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,而是以纵横顿宕,风韵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。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、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。

19.李贺诗歌浪漫主义的特征(04年考过论述)

答:因为有高度的艺术才华,醉心于浪漫主义,而心理又极度压抑;因为刻意的苦吟而追求革新,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。但他的诗不但怪奇、奇丽,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,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。其具体表现有3、

1、构思奇特,想象奇特,总是超出常人的智商和自然时空的局限,充满神秘色彩。如:“菜鸟长红越女腮”

2、意象奇特,选材奇特,总是不取常情常景,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。如“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”,“凤凰叫”已非常奇特,再配之以“昆山玉碎”则奇上加奇,接着又以“芙蓉泣露香兰笑”来形容不一样的声音成效更是出人意料之外。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常常撷取阴森幽怖、鬼气拂拂的画面。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、山魅食祭、萤丘荒冢等形象。

3、语言修辞奇特,常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,用比较特殊的修辞办法,如通感。如喜用“啼”、“泣”、“腥”、“酸”、“冷”、“鬼”、“死”、“血”等字,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。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,堪称“骚之苗裔”,被后人称为“长吉体”。

20.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(05年考过)

答:第一,他提出诗歌需要为政治服务,需要负起“补察时政”“泄导人情”的政治使命。提出了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口号,即针对现实来进行创作。

第二文学不只具备反映社会的价值,而且也具备能动地改造社会、干涉政治、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。他觉得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,以现实生活为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。从现实日常选材进行艺术表现,特别倡导周朝的采诗规范“启秦以外,有可以救济人病,裨补时阙,而很难指言者,辄咏歌之,欲稍稍递进闻于上”要“感于事”“动于情”。

最后,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点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。提出了“根情,苗言,华声,实义”。情和义是内容,言和声是形式,需要内容和形式统一到根情实义上。他觉得:“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,莫始乎言,莫切乎声,莫深乎义”。他倡导,形式要为内容服务,系于意,不系于文。在诗歌的语言方面,需要语言通俗平易,章节和谐婉转。总之这类看法,继承发扬了《诗经》以来重道的传统,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用于诗歌创作。

21.中唐古文运动的背景

答:唐代古文的进步,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,陈子昂为其先驱;进步于安史之乱前后,萧颖士、李华、独孤及、元结等作出了要紧努力;兴盛于贞元、元和年间,韩愈、柳宗元为其领袖;衰微于晚唐,杜牧、孙樵、罗隐等为其余响。

(1)安史之乱将来,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“小中兴”时期。但社会矛盾并未真的缓和。一部分中小地主常识分子,深刻感觉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,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,迫切需要社会改革,需要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。

(2)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进力量和指导思想。

(3)从古文自己进步的状况看,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、梁年代已经开始,后经“初唐四杰”和陈子昂,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。安史之乱前后,又出现一大量主张古文的作家,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进了古文的进步。

(4)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。元结等人又与众不同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,萧颖士、柳冕等强调人文成化,元结等强调褒贬讽谏,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。

我已知道,立即报名

相关文章

热点专题

  • 深圳自学考试00153《水平管理(一)》模拟考试(一)
  • 2024年4月北京自学考试鲁迅研究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
  • 2024年4月北京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

[中考成绩查询]2024海南自学考试农业

[中考成绩查询]2024年河南新乡区普高